普法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文明风尚>>普法教育>>正文
 
   

海洋与国防

2016年10月26日 00:36  点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洋与国防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的海洋观念产生了新的国土观,表明了当代沿海国家的国土向海洋上延伸,也表明了沿海国家主权和利益在海洋上的延伸。对于这些延伸到海洋里的国土,沿海主权国必然要考虑如何去行使主权和获取利益。同时也必然要考虑怎样去捍卫这些海洋国土上的主权和利益,因而必然要考虑国家在海洋国土上的防御问题。

对于我国这样海洋大国来说,海洋对于国防安全十分的重要。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岛屿岸线1.4万多公里.南北约2870海里,东西最宽处900海岸线长3.2万多公里。我国海区,从渤海的辽东湾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多海里,总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海洋就与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统一强大、稳定繁荣休戚相关。在世纪之交,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余年,顺利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之后,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如何设计新世纪中国整体发展战略,如何认识建设海洋强国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实证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沦为落后挨打的地步。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和现在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美国,无一走的不是海上兴兵强国之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更是直接证明中国的统一、稳定、繁荣和昌盛与海洋休戚相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和耻辱均与海洋密切相关。

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以及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下面我们就从海权与海洋军事力量,海权问题与矛盾,海洋经济等方面逐一分析。

首先,明确一下海军与海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海权理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海权六大要素,可知诸要素都与一个国家能否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就海权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关乎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运用的战略。由于海上运输属于暴露性交通体系,因此,该体系需要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来保护。虽然,海上军事力量与海权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海权的生成对海军有天然的依赖,一个国家的海权状况是海军战略的直接结果。

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国家才能拥有实现海权的实力前提。无强大的海军,便无制海权可言,无制海权,国家的海上商业活动便会受到威胁, 从而国家繁荣无法保障。可见,海军、海权与国家繁荣三者之间呈相互促进关系。海军在整个海权体系中不仅能够保持该体系的完整和正常运转, 而且还通过暴力手段遏制对方海运能力进而破坏对方海权体系。

另外, 海军除具有上述军事功能外, 还具有外交功能与警察功能。因此,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洋国防安全的保障。中国改革开放30 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关于中国海权的概念与功能关于中国海权概念。孙璐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

李小军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关于中国海权功能。李小军列出的中国海权功能主要有能粉碎任何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企图;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海上战略环境;能有效地维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保持对亚太地区足够的影响力;能遏止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略和打赢针对中国的战争;保持有效的海上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关于解决中美海权冲突的对策研究。中国发展海权不可避免地要与现存的美国海上霸权发生矛盾与冲突,要冷静认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并力求尽可能地规避与美国的海权冲突;进一步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规避或减少冲突。关于解决中日海权争端的对策研究,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以及冲之鸟岛定性等问题上存在着纠纷。

对此,焦佩指出,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与中日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推动中日关系良性发展,和平公正地解决中日海权争端,日本政府必须迈出积极的一步。只有日本政府制定本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也考虑并尊重他国利益,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才能避免争端;只有日本政府为解决争端营造宽松的国内氛围,才能不激化争端;最终,中日两国才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找到双方都满意的互惠解决方法和模式。杨生贤强调协商对话是正确解决纠纷的根本,而中国可以获得广泛的法理支持;中国的国家力量持续增强,成为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日本为其切身利益,不可能走得很远。张卫彬提出了解决中日海权争端的“四条原则”:必须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坚持协商原则;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两国政府及民间交流和充分重视民意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张景全认为中国应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和海洋战略;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构筑有吸引力的合作平台;利用中日已有的陆地合作,分层次地延伸到海洋合作之中。刘中民强调中国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应对;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纪爱云则主张在海权争议中应冷静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保持经常性的官方接触,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控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中日间的问题;切实加强经济合作,以经济促政治;加强信息交流质量和数量,改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区域性我觉得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未来。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加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障。21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浩瀚的海洋是资源和能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实现可持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陆地资源和能源危机威胁,世界各国都把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能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国策。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

20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的积极努力使人类极大地增长了对海洋资源的认识,目前全球已兴起一个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攻克海洋开发高新技术的热潮,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1.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是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前提条件,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很大,内海和领海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内海是内水的一部分,是指伸入一国大陆内部,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与本国领海相连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和长江口、珠江口都是中国的内海。即使不算南沙海域,中国内海和领海也有38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我国陆上国土面积的30%。它们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一样,中国拥有绝对的主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的全部7万平方公里,黄海38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东海80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南海350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世界公海和国际海底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全球的公海面积约为2.3亿平方公里,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我国享有公海,包括海底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必须把海岸带到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广阔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目前,我国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还刚刚开始,装备力量都非常单薄,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尤其需要具备不同吨位与不同功能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资源调查船、海洋环境监测船以及各种海巡船只。2.滨海砂矿的开发将从以岸上为主转变为水上、水下并举。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社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之后,滨海砂矿在岸上的部分已经越来越少,日益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将迫使人们把眼光投向水下,滨海砂矿开发的趋势必然是水上、水下并举。3.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迅速发展,已成趋势。深海油气资源潜力巨大,随着海洋石油钻探和开采技术及其装备的迅速发展,海洋勘查开发深度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查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石油产量不断增加。

世界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30米,水深0-200米仅占海洋总面积的7.49%,水深在6000米以上仅占海洋总面积的1.38%,90%以上的水深在200-6000米之间,大量海域面积等待人们开发。海洋勘查开发技术的发展是未来海洋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关键。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与装备落后,目前只能在内海的部分海域以及南海的浅水区进行。但随着国际上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热潮的不断发展与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活动,也必然需要顺应这一潮流,从目前的以浅水区为主,而逐步走向深水区,由目前的以近海区为主,而逐步走向中深海区。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这个的石油工业也必须对其勘探和开发装备进行必要的更换。现在尤其迫切需要能适应在大陆架海域活动、水深在2500米以上的中深海域进行作业且机动性能比较优异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测船,在水深100-400米的海区进。4.海底多金属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冶炼技术进一步提高。以锰多金属结核为代表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取决于勘查、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这一方面我们人类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无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金属矿产资源,都对国防安全,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有重要的影响。总体上来说,海洋与国防密不可分,我们要认清海洋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坚持海洋国防建设和海洋战略资源开发,巩固我国海洋安全、国防安全。

张美琦

黑河学院中文系

2015年10月27日

上一条:国之海权观 ——国防征文
下一条:期待一抹湛蓝

关闭